索 引 号: | 11371700004480195W/2024-01386 | 分 类: | 部门实施方案或工作措施 |
发布机构: | 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4 年 06 月 19 日 |
标 题: | 菏泽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 发布日期: | 2024 年 06 月 19 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内容概述: | 菏泽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
- 索 引 号:11371700004480195W/2024-01386
- 分 类:部门实施方案或工作措施
- 发布机构: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 标 题:菏泽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 成文日期:2024 年 06 月 19 日
- 发布日期:2024 年 06 月 19 日
- 内容概述:菏泽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菏泽市国防动员办公室(菏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24年度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系列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推动我办政务公开向纵深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菏泽市2024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分解表》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务公开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落实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要求,对标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加快政务公开职能转变,服务中心工作,围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务公开质量、夯实工作基础等重点方面深化政务公开,更好发挥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功能,为“后来居上”提供国动支撑。
二、重点任务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目录、流程、方式和渠道,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公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明确公众申请信息公开的流程和渠道,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政府信息。(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加强行政决策公开。行政决策的公开透明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民主监督。要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管理,公开决策过程和结果。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社会风险评估,并公开评估结果。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等监管信息公开。做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常态化政策评价机制,公开政策评价结果和运用情况,实现行政决策全过程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推进依申请公开规范化建设依申请公开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开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流程图,规范办理流程。转发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标准模板,统一答复标准。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依申请公开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形成高效、规范的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确保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加强政务公开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机制,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优化政策解读多样性。政策解读是政务公开的重要环节,对于公众理解和接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把政策解读质量关,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对政策进行实质性解读。采用多种解读形式,如负责人解读、专家解读、在线访谈等。拓展解读咨询渠道,方便公众获取解读信息。提高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增强公众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提升政务公开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使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务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服务。完善政府网站功能,提升网站搜索精准度;严格落实信息公开“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公开信息表述规范、内容准确;强化新媒体宣传作用,增加宣发次数,提高宣传质量,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务公开信息化体系,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政府信息服务。(综合科牵头,各有关科室、事业单位分工负责)
三、工作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成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定期组织召开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的问题。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决策公开、预算公开等相关制度。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
拓宽公开渠道,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鼓励公众通过网站、热线电话等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举行网上征求意见等活动,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交流。
加强培训和宣传。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培训,提高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开展政务公开专项培训,实行轮岗历练、以干代训,不断配优配强政务公开人才队伍。